2022年第4期(总第25期) 往期回顾
土壤侵蚀 | 概念和现状
点击次数:187  更新时间:2022-04-24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营力作用下, 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狭义的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层的侵蚀过程; 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坡面流水对土壤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相当于水蚀的一部分。广义的土壤侵蚀,除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化学侵蚀外, 还包括土壤的淋溶、坍陷等, 被侵蚀的对象也不限于土壤,还包括土壤下面的土体、岩屑及松软岩层。

1 相关概念

(1)土壤侵蚀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营力作用下, 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狭义的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层的侵蚀过程; 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坡面流水对土壤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相当于水蚀的一部分。广义的土壤侵蚀,除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化学侵蚀外, 还包括土壤的淋溶、坍陷等, 被侵蚀的对象也不限于土壤,还包括土壤下面的土体、岩屑及松软岩层。

(2)水土流失

   在水、重力和风等外营力作用下使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移和沉积的过程。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区。

        广义理解常被用作土壤侵蚀的同义语。目前对土壤侵蚀的理解,与土壤侵蚀的涵义基本相同。但因各地具体条件相差悬殊,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也不尽相同,作为同义语使用时应注意其异同。

(3)剥蚀作用

        一般来说,剥蚀的含义有二:第一,通过侵蚀作用将基岩或者某一岩层上覆物质剥掉或使其裸露出来的现象。第二,地壳组成的物质受风力、流水、冰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作用的总称。剥蚀作用的含义比侵蚀作用要广。由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剥蚀地貌,由剥蚀而成的近于水平的地面,称为剥蚀面。

(4)搬运作用

        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或火山喷发的物质被流水、冰川、波浪、风、重力、生物活动等力量搬运到他处的作用。有的物质以固态被搬移;有的物质以溶解方式转移;有的被生物吸收而搬运它处。

(5)土壤侵蚀程度

        在降雨、径流和风力等外营力以及重力综合作用下,每平方公里地表土壤或土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总量,单位为m3/(km2.a)或t/(km2.a)。用来估算当地的土壤流失量和产沙量,为水土保持规划服务。

(6)土壤侵蚀强度

        是指评价单元或地块上发生的土壤侵蚀模数的高低程度。我国水蚀地区通常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分为六级: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

(7)允许土壤流失量

        指长期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不下降情况下的最大流失量,简称T值。T值是从永续保护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来的,用以衡量自然侵蚀与加速侵蚀。

        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2 我国土壤侵蚀监测及现状

        过去近百年来,我国持续开展了以土壤侵蚀为主要对象的观测、调查、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工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利部先后进行了4次全国范围的土壤侵蚀调查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以1995年中国土壤侵蚀数据库为基础,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下,于2006年和2013年先后启动全国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与数据库更新工作, 2014 年初完成了20世纪80年代未至2010年的中国土壤侵蚀时空数据库建设,包括20世纪80年代末、1995年、2000 年、2005 年2010 年等5期土壤侵蚀数据库和其间4个时间段的土壤侵蚀动态数据库,反映了最近20余年中国土壤侵蚀的变化,并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张增祥研究员等编著了《中国土壤侵蚀遥感监测》。

        2010年土壤侵蚀轻度以上面积共计4778070.10平方千米,占全国监测总面积的50.26%,反映出全国半数土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土壤侵蚀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12.59%、27.04%、61.52%,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相对最严重,分布面积和强度等级都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特点。轻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低于10%的包括上海、海南、江苏、天津、广西和广东,上海市无侵蚀发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sbVkHhJxE36vIDYzgOh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