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期(总第14期) 往期回顾
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净生态系统经济预估方面取得进展
点击次数:641  更新时间:2021-04-02

        气候变暖导致农业热量资源增加,为再生稻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温度、光照和养分等条件下重新发苗,生长成穗,再收一季。对于我国南方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稻麦两熟区,或双季稻区仅种一季中稻的稻田,种植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发展再生稻对适应全球变暖环境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土壤研究所徐华研究员团队通过连续三年的大田试验,比较了覆膜再生稻和单季稻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净生态系统经济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与中稻季相比,再生季CH4排放降低78%,可能与再生季生育期短、气温低、根际分泌物少和植株生物量小有关。再生稻田的CH4年排放量比常年淹水稻田低58%,比雨养稻田高67%,与覆膜单季稻田相当。再生稻田的N2O年排放量是其它三类稻田的1.90~8.68倍,这归因于再生稻促芽肥和发苗肥的施用。尽管再生稻种植增加了N2O排放,但其综合温室效应仍比常年淹水稻田低50%,且两季水稻总产量最高(9.78 t ha–1),因此,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1.02 t CO2-eq t–1 yield)比常年淹水稻田和覆膜单季稻田低57%和12%。由于再生季米质优、市场价格高,增加了产量收益,在碳排放成本与覆膜单季稻田相当的情况下,再生稻田的净生态系统经济预估最高为4827 CNY ha–1 y–1,比其它三类稻田高726~5806 CNY ha–1 y–1。种植再生稻在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和净生态系统经济预估的同时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是值得在我国西南地区推广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水稻栽培模式。

        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资助,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期刊上。

图1 四种水稻栽培模式比较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1.126650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T8r14yejmPtxZz9LcJh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