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1期(总第43期) 往期回顾
骆永明研究员团队:系统综述微/纳塑料暴露对人体组织累积和健康的影响
点击次数:210  更新时间:2023-11-30
研究背景导读

微/纳塑料(Micro- and nano-plastics,MNPs)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大气、食物和饮用水中,这使人体更容易持续暴露于环境中的MNPs。近年来,研究人员已在人体的组织或体液中检测到MNPs,如肺、肠道、胎盘、血栓和血液等。然而,目前有关MNP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知之甚少,因此迫切需要对MNPs的人体暴露途径、体内转运和累积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对人体器官系统的潜在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和风险评估。


图1. 微/纳塑料的人群暴露途径及其健康风险


文章内容概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团队Eco-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mpacts of exposure to micro- and nano-plastics on human tissue accumulation and health”的综述论文。


本研究基于现有的微/纳塑料研究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摄入、吸入和皮肤接触等人体对微/纳塑料的暴露途径,估算了人体通过这三条暴露途径可能摄取的微/纳塑料量。微/纳塑料一旦进入人体,其在体内的转运和累积过程及机制对于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目前,由于研究手段和伦理审查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现有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MNPs不仅会在肺部和肠道累积,还可能穿透气血屏障、肠道屏障和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最后在人体的器官中积累。此外,MNPs在人体内的转运还受到颗粒大小、类型、形状和表面电荷等因素的影响。


累积在人体内的MNPs会进一步对人体器官系统造成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MNPs会对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MNPs会干扰这些器官系统的平衡,引发氧化应激、细胞毒性、组织损伤和全身功能障碍等不良效应。


目前MNPs对人类健康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亟需在以下关键领域加强系统和深入研究,包括:准确测定不同食物、空气和水中MNPs的浓度,以确定实际的人体暴露水平;深入研究MNPs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机制,以揭示其在体内的转运和累积过程与机制,进而阐明MNP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冯裕栋博士生和涂晨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担任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41602、41991330和42177039)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t9CO4_b-9tuVNEDe1eY2Q